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24期
编号:13174588
微创单边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的手术配合(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单边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及护理配合措施。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微创单边椎弓根内固定+椎间孔入路椎间Cage融合术。通过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探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重点。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疼痛、麻木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室护士对椎间融合手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手术配合上能熟练掌握。 结论 采用微创单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明显,费用降低,创伤小,愈合快,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4-144-0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引发椎间盘功能异常,腰椎韧带松弛,关节突增生,同时进一步导致运动节段失稳的临床症候群,包括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目前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其原则为减压固定融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充分考虑了腰椎负荷主要由前柱承担的生物力学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2]。统计学显示,近十余年内腰椎融合的应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3]。根据各种内固定方法的实践研究,椎弓根螺钉因可同时固定“三柱”,已成为腰椎固定的共识,其优点为操作方便,固定牢靠,常规为双侧固定及植骨融合。近来临床随访发现双边固定手术剥离大,患者术后或多或少有手术部位的不适感,且经济代价高,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应用单边椎弓根固定及椎体间Cage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技术总结和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3~75岁,腰4、5椎间盘突出伴不稳16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伴不稳4例。术前均有神经根性症状及不同程度腰痛。术后随访18个月。

    1.2 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全麻。体位及切口:取俯卧位,后正中切口,长度3~5 cm。减压及融合:稍剥离患者椎旁肌肉,暴露关节突关节,半椎板拉钩牵开,定位后在病变间隙上下常规置入椎弓根螺钉,根据神经根管狭窄情况凿除上一椎体下关节突全部及部分上关节突内侧部分,充分减压根管,增加操作空间,保护神经根,常规切除椎间盘,刮除软骨板,放入Cage试模,选择合适Cage放入自体松质骨打压后锤击打入间隙内,C臂机透视螺钉及Cage位置良好,关闭切口。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0±10)min,出血量为(200±15)mL,住院时间为(10±2)d,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小,术后18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来观察术后疗效,结果与双侧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单侧内固定有效地较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同时减少了内植物置入时的风险。无论在生物力学水平,还是从临床疗效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均有明显的优势[4]。
, 百拇医药
    4 手术配合

    4.1 术前准备

    4.1.1 患者准备 根据病情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言语上给予安慰和鼓励,以临床手术成功的患者为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手术顺利配合。

    4.1.2 手术间准备 手术安排在百级或千级层流手术间,减少任何可能发生的感染。

    4.1.3 物品准备 术前1 d与供应室取得联系,敷料器械高压灭菌。植入性材料在生物学检测合格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器械准备包括椎间盘器械全套,脊柱后路钉棒系统,椎间融合器械一套,同种异体骨一包。

    4.1.4 手术室内配套设施的准备 C臂X线机、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高频电刀电凝。

    4.2 巡回护士的配合
, 百拇医药
    4.2.1 选择骨科专用牵引床 便于手术中在X光下进行复位内固定,以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4.2.2 做好术前准备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准备情况。宜用18号留置针建立两条良好的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

    4.2.3 安置体位 配合医生摆好俯卧位,双髋、双膝关节屈曲20°,膝关节及小腿下垫海绵垫,使踝部背曲,足趾悬空。双上肢放置头部两侧,用约束带固定,松紧适宜,防止下坠。肩肘呈90°,肘部垫保护垫。头部自然放在马蹄形头架上,颈部保持生理弯曲[5-6]。在安置手术体位时除了正确、安全、动作轻柔、用力协调一致外,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使患者舒适[7]。

    4.2.4 严密心电监护 在手术过程中,配合麻醉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输血前的一切准备。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输血的速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各种治疗药物。同时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牵引床和C臂机的位置,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4.2.5 把好无菌关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手术过程注意手术间的安静整洁,关注层流是否正常运行,控制流动人员的出入,减少感应门的开启次数。同时要保持手术野整洁无菌,及时清除手术台上的血迹,督促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杜绝污染现象的发生。

    4.2.6 安全运送患者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认真检查安置各个管道,和麻醉师、医生共同为患者翻身。术后患者处于全麻状态,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翻身时容易出现危险,巡回护士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 http://www.100md.com(郁彩梅)
1 2下一页